(2)结晶器使用润滑剂。敞开浇注用菜籽油,在高温下裂化分解为CH化合物,充满气隙,改善传热。结晶器钢水面加保护渣形成液渣层。液渣渗漏到坯壳与铜壁的气隙中,形成均匀渣衣,既起润滑作用又改善了传热。
(3)结晶器冷却强度。冷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结晶器水缝中的水量,结晶器冷却水量应保证足够快的带走钢水凝固放出的热量,而在铜壁冷面上无热积累,不使结晶器发生永久变形,起重要作用的是冷却水与铜壁界面的状态,即
—强制对流区:水流速增加,带走热流增大。
—核态沸腾区:铜壁温度接近或超过100℃,铜板表面覆盖水汽泡。
—膜态沸腾区:水产生激烈的沸腾,铜板温度突然升高,结晶器发生变形。
对结晶器来说,应力求得到强制对流传热,避免核沸腾传热,绝对禁止膜沸腾传热,为此:
1)保证结晶器水缝中水流速在6m/s左右,水速过大,结晶器传热并不增大。
2)水缝尺寸应保证水流速为原则,一般为4~6mm。为保证良好的均匀冷却,应保持水缝沿结晶器高度上周边的均匀性。
3)进出水温升以小于10℃为宜。
(4)钢水成分:系统研究表明,结晶器导出热流与钢中[C]存在一个特殊关系。钢中[C]=0.12%热量最小,结晶器壁温度波动大(100℃),钢中[C]>0.25%,热流基本保持稳定。
(5)拉速:拉速增加,结晶器导出热流增大,但并不意味着出结晶器坯壳厚度的增加。因为拉速增加,钢水在结晶器停留时间短了,单位重量钢水带走的潜热减少了,因而凝固壳厚度是减薄的。因此拉速增加使拉漏的危险性增大。
(6)钢水过热度:钢水过热度增加,对结晶器热流影响甚微。但过热度增加,高温钢水的对流运动对凝固壳的冲刷加重,如过热度提高10℃,对流运动“吃掉”凝固壳约2mm。因此,浇注温度增大,拉漏的危险性增加。
/news/?7-1.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